莒州网讯 库山乡双泉村以强化党建工作为引领,学习借鉴本乡龙泉峪、解家河等先进单位经验,立足实际推行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土地“三权分置”,大刀阔斧拓路子兴产业,打牢全村发展基础,做活土地流转文章,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近年来,双泉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借力上级土地增减挂钩和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土地综合整理项目等利民惠民政策,完成拆旧复垦腾田造地及整理土地100余亩,新建蚕蔬两用扶贫大棚10座,修建硬化生产路4条计15千米。新建起村卫生室,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新建2座小型水库,引水渠道10千米,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3600亩,为现代农业发展打牢基础。
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村集体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对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并对本村现有人口逐户进行统计、核实。遵循“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情况、对集体积累作出的贡献等因素,以村为单位制定成员资格认定办法。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铸就产业振兴“双泉模式”。根据本村村情和道路、水利等方面的优势,年前,双泉村对标乡党委政府实施的“三区一带”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将全村2020亩耕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整合,先后完成了党员群众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等基本程序性工作,依据立地条件划分出桑园大片500亩,黄烟大片520亩,中药材大片700亩,杂粮种植片300亩。三大合作社就像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拉着双泉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疾驰,开辟了产业振兴新路径,成为全乡兴产业、促发展、抓落实的“领头羊”。
说起双泉村的三大合作社,该村村民李文兴高兴的说:“以前俺不懂合作社,现在在支部书记的引领下,俺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获得优先在合作社进行劳务作业的权利,经济收入方面既有年底的股金分红,还有平时在合作社打工的“工资”收入,一个人能挣“双份”钱,比自己“单干”划算多了。”